惠科股份IPO獲深交所受理,擬募資85億加碼顯示技術升級
來源:惠科股份 編輯:ZZZ 2025-07-02 09:11:32 加入收藏 咨詢

所在單位: | * |
姓名: | * |
手機: | * |
職位: | |
郵箱: | * |
其他聯系方式: | |
咨詢內容: | |
驗證碼: |
|
6月30日晚間,深交所官網披露信息顯示,國內顯示行業巨頭惠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惠科股份”)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PO)申請已正式獲得受理。
惠科股份是中國領先、世界知名的半導體顯示領域科技企業。公司主營業務涵蓋半導體顯示面板等核心顯示器件以及智能顯示終端的研發、制造與銷售。其產品線包括多種尺寸和類型的TV面板、IT面板、TV終端、IT終端以及各類智慧物聯終端,廣泛應用于消費電子、商用顯示、汽車電子、工業控制、智慧物聯等多元化場景。深耕顯示領域二十余載,惠科股份已發展為全球顯示方案綜合服務提供商,并躋身全球領先的三家大尺寸液晶面板廠商之列。
募資85億投向技術升級與產能擴張
根據最新招股說明書,惠科股份本次IPO擬募集資金總額為85億元。募集資金將主要投向四個關鍵項目:
長沙惠科新型OLED研發升級項目:投資25億元
長沙惠科Oxide研發及產業化項目:投資30億元
綿陽惠科Mini-LED智能制造項目:投資20億元
補充流動資金及償還銀行貸款:投資10億元
惠科股份在招股書中明確表示,本次募投項目均緊密圍繞其主營業務展開。項目實施后,將助力公司實現現有產品市場的拓展以及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發創新。這既是對現有業務的升級、延伸與補充,也是對未來發展戰略的實質性落實。項目順利推進將進一步增強公司的研發與生產能力,有效補充營運資金、優化資本結構,從而顯著提升公司的核心競爭力。
業績反轉:從巨虧到大幅盈利
值得關注的是,惠科股份曾在2022年申請創業板IPO,但在2023年8月撤回了申請。2024年,公司重啟上市進程。最新財務數據揭示了其近三年的經營軌跡:
2022年:公司面臨嚴峻挑戰,全年實現營業收入271.34億元,但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歸母凈利潤)虧損達14.28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歸母凈利潤(扣非歸母凈利潤)虧損更高,為33.4億元。
·2023年: 經營狀況顯著好轉,營業收入增長至357.97億元,實現歸母凈利潤25.66億元,扣非歸母凈利潤14.33億元。
·2024年: 業績持續強勁增長,營業收入進一步攀升至403.1億元,歸母凈利潤達33.39億元,扣非歸母凈利潤25.89億元。
業務構成穩固,市場地位領先
從業務構成看,半導體顯示面板始終是惠科股份的核心收入來源:
2022年:面板業務收入194.45億元
2023年:面板業務收入251.86億元
2024年:面板業務收入290億元
智能顯示終端業務收入也呈現穩步增長:
2022年:68億元
2023年:96.32億元
2024年:102.63億元
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占營收比例持續高位,近三年分別為96.72%、97.26%和97.41%。
權威調研機構群智咨詢(Sigmaintell)的數據印證了惠科股份的市場地位:2024年度,其在電視面板出貨面積、顯示器面板出貨面積、智能手機面板出貨面積分別位列全球第三、第四和第三名。尤其在超大尺寸領域,公司85英寸LCD電視面板出貨面積排名全球第一 ,在85英寸及以上市場具有顯著領先優勢。
解釋2022年虧損原因
對于2022年的業績虧損,惠科股份在招股書中給出了解釋:
需求透支與回落:受特定外部事件影響,消費電子需求在2021年被提前釋放,導致2022年整體需求疲軟。
供需失衡與價格戰:前兩年新增產線積極爬坡和產能釋放,2021年全球LCD產能顯著增加,導致2022年面板廠商庫存壓力加大。供需失衡下,面板價格持續走低,廠商采取降價去庫存策略,進一步加劇價格下跌。
行業周期性與宏觀壓力:顯示面板行業固有的周期性波動,疊加地緣政治沖突、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等因素,使得2022年行業景氣度跌入低谷。公司指出,該年度與行業內可比公司普遍遭遇業績大幅下滑或虧損。
強大制造實力支撐
目前,惠科股份擁有雄厚的生產制造基礎:4條G8.6高世代面板產線 、6座智能顯示終端生產基地 ,并配套建設了5個顯示模組基地 和4座顯示終端配件工廠 。公司員工總數超過17,000人,半導體顯示面板年產能超過700萬張大板 ,智能顯示終端年產能超過2,000萬臺 。
評論comment